原阳县地处中原,自古即是交通枢纽。据《原阳县志》95版载,东周时期,由都城洛阳向东北,经巩、荥阳、大梁至江淮各诸侯国的大道即横穿原阳县境,乃全国主干道之一。秦时称驰道。始皇帝五次东巡,有三次皆经由此路。至汉代,设驿传于驰道,故称驿道。唐代以后,由洛阳经今县境之驿道渐废。
明清时代,驿传大兴,由京都至各省城的驿道被称作官道,自北京至开封的官道由北向南经今齐街镇穿越本县境。可见,那时的齐街镇相当繁华。由省城到各州、府的驿道称作官马支路,简称大道。如开封至卫辉府及开封至怀庆府(沁阳)的大道均路过本县境。同时,还开辟有连接各相邻县县城的大道和县内各大集镇的大道。这些相互交织的大道形成了古代原阳县的交通网。
民国时期,原阳境内将主要大道改修成简易公路。至解放前夕,全县土公路、大道共14条,总长209公里。但,这些道路弯曲狭窄,且凸凹不平,雨天泥泞不堪,难以出行。
至今,在原阳县城至平原新区的310省道上,还有一个地名叫“官路毛”,此地名即与古代官道大路有关。
在古代,除了陆路之外就是水路。原阳县自古濒临黄河,境内有卷津、黑洋山、阎实口等古渡口多处,现早已绝迹。在清代同治九年(1870)时,原阳有赵口、刘店渡口,共有官船三只,设专人管理。民国初年,三只官船失修报废,摆渡仅有民船,派有稽查员管理。后复设马渡口、花园口、黑岗口、杨桥口等黄河渡口,皆为民办。
1938年,国民党军扒开花园口,黄河改道,花园口渡自废。1947年,花园口复合,沿河渡口再复。
到了近代,开始有了铁路交通。而原阳县境内的铁路,历史上也曾有两条:即汴新铁路和原新小铁路。
1938年,国民党军扒开花园口,黄河改道后,花园口以下河道成为干河。日寇为了军事目的的需要,于1939年初,修筑新乡至开封的新开铁路,即汴新铁路。至5月5日全线竣工通车。铁路总长102.9公里。由新乡县入阳武县境内,设吕庄、阳武、太平镇、扁担王四车站,东入封丘县。在本县全长33公里。1947年初,由于黄河改归故道,铁路始废。
原新小铁路为新封铁路的一条支线,为地方性窄轨铁路。修于1966年8月。自新乡台头站经朗公庙南入本县,经福宁集、小吴庄、八里庄至县城西关,全长25公里。在本县境内长14.2公里。1969年10月全线竣工通车。现今已废。
比起原阳县历史上的交通线路,如今的原阳县可谓日新月异,发展势头迅猛。
原阳县毗邻新欧亚大陆桥郑州站,是以郑东新区为核心的“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郑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纵跨南北,郑焦晋高速、310省道横贯东西。自县城驱车3分钟即可进入全国交通主干网,15分钟可达新乡,30分钟可达郑州,40分钟可抵新郑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中的安信快速路、兰原高速和郑济、郑太铁路穿境而过。铁路、公路高效衔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形成。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京珠高速公路黄河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花园口黄河浮桥和建设中的官渡黄河大桥将郑州市与博浪大地紧密相连。国道、省道纵横交织,一派繁荣景象。这些道路、桥梁使原阳与外界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路,也把原阳县的现代化建设推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原阳人,我们更应该珍惜原阳、热爱原阳、建设原阳、祝福原阳!为今天的原阳奇迹喝彩,为未来的原阳发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