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彭震 记者 郑晓伟) “喝的黄河水,泡的凉水浴,这样昼夜温差较大的稻米,才能熬出‘黄金粥’来!”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利众种植专业合作社展厅,一款“刘江庄小利”的大米,让慕名而来的客户大开眼界。
款名为“水晶3号”原阳大米,属中晚粳多穗型品种,以其米质晶莹透亮,软筋香甜,香味纯正,富含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的优势,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金奖。
新乡市原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特殊的黄河沉积土,加之用富含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黄河水浇灌,水稻生长期内昼夜温差大,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昔日的盐碱地还赋予了原阳大米天然的独有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素有“中国第一米”之称。1991年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国家七五星火博览会金奖,1992年被指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供大米。
原阳大米种植历史悠久,东汉时期已成为宫廷专用大米。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宋史·河渠志》: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提倡放淤改土种稻,“卞漳多见其效”,熙宁六年(1073年)10月,阳武县民邢宴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灌植稻菽……以助兴修。”
2016年2月,原阳县大宾镇刘江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利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当地大米虽声名远播,但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方法粗放且销售渠道混乱,严重影响了“原阳大米”的品牌形象。为此,他牵头成立了原阳县利众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为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统一种植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剑叶中长的“水晶3号”水稻当家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稻米产业。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该合作社已是集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工于一体的企业,带动周边村镇种植水稻10000多亩,年产大米80多万公斤。
白鹭天上飞,泥鳅土里欢。刘江庄紧邻黄河,由于黄河水灌溉泥沙沉淀,使得土壤富含矿物质,加之气候的天然结合,造就了汤汁粘稠、汤色微黄的“黄金粥”。
“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扶植下,我们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和博士来刘江庄考察指导,使得种植技术和大米质量不断提高。”采访中,陈小利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产地的原阳县,以“刘江庄小利”品牌为引领,实现了不打药、稻鳅共养模式,产品迅速走红家庭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