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特约记者 省政协委员 张朝祥 文/图
我是一个“老”政协委员了。每年省两会结束后,我都会为下一年的提案做准备。在我的电脑里,有一个专属的文件夹,用来随时记录调研的情况,随时完善提案,不搞“突击作业”。每年,我都带着10多个提案来开会,而今年,我准备的提案多达16个,创历年来新高。其中,我最想说一说关于推动郑新深度融合的事情。
【郑新一体化,“卡”在了一座桥上】
在郑新深度融合方面,我认为应该取消郑新黄河大桥通行收费。随着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原国家植物园等40个黄河生态带重点项目的实施,在沿黄8个省辖市中,新乡市境黄河滩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态资源最丰厚,是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和主战场。还有,全长66.5公里的沿黄生态大道顺利通车,与郑州一河之隔的新乡市沿黄地区,正在成为郑州大都市区的“花园、果园、菜园、乐园、牧场”,新乡市已成为郑州市不可或缺的、承担功能区域合理分工的、优化产业布局及有效转移的重要依存区域。而郑新黄河大桥,承担了郑州与新乡、濮阳、安阳等豫北地市主要交通联系。受收费通行的原因,变成了郑州与豫北各地市之间的无形“关卡”,收费问题饱受诟病,群众形象地称其为“郑新一体化‘卡’在了一座桥上”。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购房居民中,约有40%为“新郑州人”】
随着国家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黄河左右岸的呼应发展,经由郑新黄河大桥往返两岸地市工作生活,已成为豫北、豫南地区市民的常态。受居住成本、生活质量的吸引,郑州市民纷纷选择北岸环境较好、房价较低的片区购置房产。例如,新乡市平原示范区购房居民中,约有40%为“新郑州人”;郑州市转移居住人口逐年呈外散趋势,部分享受政策红利的拆迁居民选择外地购置房产或临时居住,例如新乡市平原示范区购房居民中,约有30%为“郑州转移居住人口”。随着郑州市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需求上涨,周边地区劳动资源加速输入,仅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每年向郑州市输入人力资源,就有约45万人次。同时,作为郑州的“花园、果园、菜园、乐园”和重要的建材原料供应地,新乡市每年为郑州乃至全省,提供大量的生活生产必需品。总的来看,郑新黄河大桥的收费通行,无形中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成本和必需品的运输成本。
【2019年通行车辆中,“豫A”占比超过七成】
郑新黄河大桥,北起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107复线段,南至郑州市金水区小贺庄G107辅道段,全长11.646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自2010年9月开通后,该大桥对促进郑州、新乡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郑新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郑州东三环及其他环线高架的竣工,通行郑新黄河大桥的各类车辆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郑新黄河大桥累计通行车辆878万次,其中豫A牌照车辆623万次,占比超过七成;豫G牌照车辆145万次,占比超过16%。经省发改委和省交通厅批准,该大桥通车后由省交通厅所辖的国有公司(现为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郑新黄河大桥管理处)进行收费性运营管理,所收取的通行费用(10座以下小汽车每车次15元、10座以上客车和载货类机动车,分别按不同标准核载收费),主要用于偿还大桥建设资金和利息及运营管理成本。
【借鉴上海、武汉等地做法,尽快取消郑新黄河大桥通行收费】
截至2020年底,郑新黄河大桥管理处累计收取通行费用约18亿元,尚未完成建设资金利息偿还。总的来说,黄河天然阻隔和郑新黄河大桥的收费通行,拉大了郑州与新乡企业之间、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限制了黄河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协作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我认为,可以借鉴上海市、武汉市、济南市等地做法,建议尽快取消郑新黄河大桥通行收费,拉近黄河两岸企业之间、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黄河两岸交流协作,促进资源要素向郑州市集聚,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崛起,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至于郑新黄河大桥剩余未偿还的建设资金,我建议,由省级财政、郑州市、中原高速和受益地市财政,按照一定机制分摊。
【谈感受:闭环管理紧张有序,做起工作更加心无旁骛】
今年,省政协委员驻地实行闭环管理。我感到整个会场紧张有序,心里很踏实,因为大家都封闭在这里,心里很静,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与往年不同,今年会期压缩到三天半,晚上也增加了小组会。在我看来,没有变得多辛苦,反而更显得会议紧凑有序。整个会期压缩了,会变短了,既节省成本又节省时间,或许以后,可以把这种“短会模式”长期推行下去。(河南商报编辑:刘梦鸽)